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75篇
  免费   4422篇
  国内免费   8335篇
林业   9173篇
农学   12175篇
基础科学   7069篇
  12428篇
综合类   24303篇
农作物   3978篇
水产渔业   2891篇
畜牧兽医   10154篇
园艺   2854篇
植物保护   490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741篇
  2022年   1996篇
  2021年   2897篇
  2020年   2816篇
  2019年   2483篇
  2018年   1865篇
  2017年   2823篇
  2016年   2631篇
  2015年   3411篇
  2014年   3363篇
  2013年   4159篇
  2012年   5027篇
  2011年   5428篇
  2010年   5136篇
  2009年   4672篇
  2008年   4421篇
  2007年   4819篇
  2006年   4360篇
  2005年   3909篇
  2004年   1920篇
  2003年   1755篇
  2002年   1727篇
  2001年   1730篇
  2000年   1911篇
  1999年   1945篇
  1998年   1746篇
  1997年   1496篇
  1996年   1377篇
  1995年   1298篇
  1994年   1133篇
  1993年   1073篇
  1992年   888篇
  1991年   716篇
  1990年   624篇
  1989年   447篇
  1988年   389篇
  1987年   268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RGB1 regulated not only rice panicle architecture but also the grain filling process. Suppression of RGB1 expression resulted in a denser panicle and smaller grain size and weight, which was largely due to the lower endogenous cytokinin (CK) level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ytokinin oxidase genes in the inflorescence meristem. Suppression of RGB1 expression also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e grain development and reduced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rate through reducing grain abscisic acid(ABA) accumulation during early filling stage. Exogenous ABA can partially rescu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uppression of RGB1 expression on starch accumulation and grain weight.  相似文献   
102.
沙棘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抗逆性、适应性、萌蘖性较强的植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黄土丘陵地区荒山绿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沙棘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其果实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凝练了沙棘果实中活性化合物的构成、分布及活性特征,并对沙棘果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基于相关文献,针对黄酮、花青素、酚酸、有机酸、肌醇、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等广泛存在于沙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分析,提供沙棘果实中上述活性物质分布情况的综合信息。研究表明,针对沙棘果实中活性物质的构成、分布和活性特征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在部分领域仍缺乏研究,如栽培技术条件对活性物质的影响,活性物质与沙棘果实加工中异味的关联性等。本文为沙棘果实在食品、药品及保健品行业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促进沙棘资源在经济中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研究盐胁迫对40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及胚芽鞘长在PCA下载荷量最大;根据SOM聚类分析结果,‘德抗961’等4个小麦品种属于高度耐盐品种,‘济麦22’等14个小麦品种属于耐盐性品种,‘济麦20’等16个品种属于中等耐盐性品种,‘鲁麦21’等6个小麦品种属于盐敏感性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胚芽鞘长能够作为萌发期小麦耐盐性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且结合主成分、SOM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更为科学、方便。  相似文献   
104.
近几年兴起的纳米孔测序技术(nanopore sequencing)为新一代测序技术,又称第三代测序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细菌、病毒、抗生素耐药及动物疫病等多个领域的检测。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包括测序精度不高、样品制备过程需要优化等,但该技术在疾病检测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包括可直接检测碱基修饰,超长读长、高分辨率和实时测序以及强大的生物信息学支持。未来,随着准确性的提高和性能的不断改进,加之在成本、测序时间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的明显优势,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在临床实验室成为疾病检测的重要选择。本文通过综述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在疾病检测中的优势,以期为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5.
生殖激素是调控动物体内复杂生殖过程并影响繁殖性能的一系列的重要激素。近年来,利用生殖激素的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被广泛使用,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效率,促进了养猪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目前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化学类激素进行繁殖调控。但是这些产品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出成本低、活性好的高品质蛋白类生殖激素产品,应用于猪场批次化生产中,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提升我国乃至全球畜牧业的动物繁殖效率做出贡献,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6.
为弄清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品质和光合的影响,2018-2019年在广西武鸣进行了喷施不同浓度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果面温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为0.98%-1.73%,极显著低于对照的14.77%;沃柑叶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休”现象,同一时刻不同处理间沃柑叶片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对照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气温33.1℃情况下,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面平均温度39.97℃-41.47℃,而对照果面平均温度达到48.36℃,两者相差6-8度,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离子果膜对果实着色、果皮厚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糖代谢影响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对照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低于4个处理,4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离子果膜预防沃柑果实日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7.
通过色选机对进境小麦麦角超标进行加工处理,以剔除混在进境小麦中的麦角。结果显示:色选机可以剔除大部分麦角,使其含量降至国家标准以内。我们推荐参数(使用布勒-SORTEX B色选机时)为:小麦流量不超过设计产能80%,色选机初选异色剔除粒、疵点剔除粒分别设定为55%、50%,色选机复选异色剔除粒、疵点剔除粒分别设定为50%、45%。  相似文献   
108.
非洲猪瘟在我国流行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尽管很多科研团队都在致力于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但尚未有治疗措施和有效的疫苗来控制该病。因此现阶段“生物安全”是控制非洲猪瘟最为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文章总结出目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感染风险有“人员流动、物品流动、车辆流动、水源流动、猪群流动”(即“五流”),并提出严格控制“五流”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即“五流”生物安全防控),以减少外界病原与猪只的接触,稀释病原浓度,降低病原载量,最大程度地降低规模化养猪场感染疾病的风险。为当前规模化猪场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 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除2017年较高外,其余各年均较低,以耐病为主,6年耐病品种(系)平均占比为56.2%;参试品种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且三者均呈振荡上升趋势;早中熟常规棉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性及兼抗性表现均优于早熟常规棉。可见,黄萎病抗性的提高是西北内陆棉区选育兼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The species Pseudogymnoascus is known as a psychrophilic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in Antarctica. Meanwhile, the study of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 infrequent.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metabolites of the fungus Pseudogymnoascus sp. HSX2#-11, guided by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networking,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one novel polyketide, pseudophenone A (1), along with six known analogs (2–7).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seudophenone A (1) is a dimer of diphenyl ketone and diphenyl ether, and there is only one analog of 1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Compounds 1 and 2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a panel of strai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molecular networking to study the metabolic profiles of Antarctica fun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